很多人觉得丝锥只不过是简单的攻丝工具,但却不了解它的工艺参数有很多很多,英制、美制国标又有不同的生产标准,各种关于丝锥规格的图表看了一张又一张,好像很复杂。但仔细想想不就是要让螺钉螺母拧得紧,松得开,又能互换吗?只要了解了最常用的螺纹,其他的都好说。
丝锥的精度等级一般是指:螺纹大径、牙距、螺纹中径、螺纹上升角度等尺寸的精度。
丝锥公差等级的选用,则主要取决于螺纹孔的公差等级。
常用的丝锥和内螺纹公差:
欧美系丝锥的螺纹公差,可参见标准DIN13。
国产机用丝锥都标志中径公差带代号:H1、H2、H3分别表示公差带相同的位置,但公差值是不同的。手用丝锥的公差带代号为H4,公差值、螺距及角度误差比机用丝锥大,材质、热处理、生产工艺也不如机用丝锥。H4按规定可以不标志。
一般来说精度等级越小的加工出来螺纹精度越好,但是同样丝锥的耐磨度也差一些。
下面这张表格估计很多人都看到过,考考自己能得出多少条结论?
我把所想到的跟大家分享一下,有不到的地方希望网友们能指正!
- 应用决定螺纹:无间隙配合要内外螺纹精准咬合,精度要求高,生产难度大,只能用在最关键的地方;常规配合适合于99.9%的场合,就是攻丝套扣,把螺钉拧进螺母,间隙合适,不松不紧。其实这里的细节千差万别,那是后话,大类就是这个–紧固螺纹;大间隙和要追加涂层的螺纹有时间再去关心吧,除非你只做非标。
- 攻内螺纹的丝锥是有国籍的:同一种丝锥在表中的三种标准下有3种标记。精度从高到低(中径从小到大)为ISO(统一制)ISO1-ISO3,美标刚好相反B3-B1;德标为4H,6H, 6G. 纯属标准的原因,就像人们会用英语,德语,世界语表达同一个意思。
- 最常用的丝锥是欧美系的ISO2/6H/2B和国标的H2,我们和统一制标准很近。
- H和G代表了内螺纹两种基本偏差:做内螺纹总要给自己留有余量吧,所以偏差都比基准大些。这种偏差有两种:H从0偏差开始计算,G从一个最小间隙开始,为涂层等处理留余量。
- 同一种丝锥攻出的内螺纹还受到螺纹的旋合长度制造精度等的影响,所以内螺纹精度范围大些。或说几种内螺纹可以用同一级别的丝锥加工。
总结起来一句话,最常用的丝锥是ISO2/6H/2B和国标的H2,可加工出4G,5G,6H的内螺纹。下面这张图看起来好像更方便一些:
转载请注明:韩光举的博客 » 丝锥公差带精度等级该如何选用